包括江蘇省、湖北省、安徽省、江西省、湖南省、上海市、浙江省、四川省等區(qū)域。
(一)施肥原則
1、增施有機肥,有機肥養(yǎng)分含量20%—35%。
2、依據土壤肥力狀況和肥效反應,適當調減氮磷化肥用量,穩(wěn)定鉀肥用量。
3、土壤硼、鋅明顯缺乏的棉田應基施硼肥和鋅肥,潛在缺乏的應注重根外追施硼、鋅肥。
4、對于育苗移栽棉田,磷鉀肥采用穴施或條施等方式集中施用。
5、肥料施用應與灌溉、排漬和其他高產優(yōu)質栽培技術結合。
(二)施肥建議
1、皮棉畝產在90—110公斤,畝施用優(yōu)質有機肥1.5噸以上、氮肥(N)13—15公斤、磷肥(P2O5)6—7公斤、鉀肥(K2O)10—12公斤。硼、鋅缺乏的棉田,注意補施硼砂1.0—2.0公斤/畝和硫酸鋅1.5—2.0公斤/畝。低產田適當調低施肥量20%左右。
2、有機肥在犁地前全部施入土壤作基肥。氮肥25%—30%作基肥,25%—30%初花期追肥,25%—30%盛花期追肥,15%—20%鈴期追肥;磷肥85%—90%作基肥,10—15%作啟動肥;鉀肥60%作基施,40%初花期追肥。從盛花期開始對長勢較弱的棉田,噴施0.5%—1.0%尿素和0.3%—0.5%磷酸二氫鉀溶液25—30公斤/畝,每隔7—10天噴一次,連續(xù)噴施2—3次。
(三)配套技術
1、直播棉(麥/油后)
(1)品種選擇。應選擇株型緊湊、對化學調控敏感、結鈴性強、成鈴集中、生育期110天內且高產優(yōu)質的棉花品種。
(2)整地準備。按施肥建議施入基肥。同時進行整地并根據機械需求備好棉田溝系。
(3)合理密植。棉花行距76厘米或81厘米,適應機采棉需要,每畝理論密度5000—7000株。土壤墑情不足時,播種后及時澆水并速灌速排,忌大水漫灌。
(4)播后管理。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及棉苗長勢長相,噴施1%尿素溶液促進棉苗早發(fā)及平衡生長。苗期結合除草用中耕機中耕松土,促棉苗早發(fā)壯長。采取化學封頂代替人工打頂的棉田,可在前期化控的基礎上,于盛花期后一周左右施用專用化學打頂劑,抑制頂端生長,實現自然封頂。
2、移栽棉(麥/油后)
(1)品種選擇。選擇對化學調控敏感、優(yōu)質高產、結鈴性強且后期成鈴增產潛力大、生育期130天內的高產優(yōu)質棉花品種。
(2)培育壯苗。配置營養(yǎng)豐富的營養(yǎng)缽、控制苗床溫濕度,經常通風煉苗。
(3)及時移栽。棉苗達到2葉1心以上(苗齡25—30天),前茬收獲后墑情適宜時及早移栽。移栽時澆足水分,并使根坨表面低于土表2厘米左右。移栽密度每畝2400—3000株為宜(行距80—100厘米左右)。
(4)栽后管理。移栽棉田草害較重,要早管促早發(fā)。通過中耕滅茬、清溝排漬、防病治蟲和追肥促平衡。針對苗情適度化控,蕾期正常生長棉苗不控,旺長棉苗要輕控,畝用縮節(jié)胺1.0—1.5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