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種來源:由江蘇里下河地區(qū)農(nóng)科所以鹽粳187×香粳111雜交育成,屬中熟中粳稻。特征特性:全生育期144天左右,比對照泗稻9號早熟2天,株高90厘米左右,抗倒性好,畝有效穗23萬,每穗總粒120粒,結(jié)實率達(dá)94左右,千粒重24-25克,接種鑒定為感稻瘟病,對白葉枯病抗性為抗-感,田間有輕度發(fā)病,易脫粒,后期熟相較好,外觀米質(zhì)一般,食味品質(zhì)好。產(chǎn)量表現(xiàn): 該品種有一定產(chǎn)量水平, 1997-1998年參加省區(qū)試,兩年平均畝產(chǎn)642.5公斤,較對照泗稻9號增產(chǎn)7.2,1999年參加生產(chǎn)試驗,三點平均畝產(chǎn)565.7公斤,比對照泗稻9號增產(chǎn)11.6。栽培要點: 一、適期播種,培育壯秧。5月中旬播種,畝落谷量20公斤左右,秧齡30-35天;作后季稻栽培,6月25日左右播種,畝播種量25公斤左右。二、合理密植。單季稻畝栽2.5萬穴,每穴2-3本,基本莖蘗苗10-15萬。后季稻栽18萬左右基本苗。三、肥水運籌。單季稻畝施純氮17.5公斤,其中基肥占65,分蘗肥占15,穗肥占20;作后季稻栽培一般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,其中基面肥占80-85,分蘗和穗肥占15-20,注意磷鉀肥的搭配使用;單季稻畝莖蘗苗22-25萬、后季稻畝莖蘗苗達(dá)25萬開始擱田,高峰苗控制在32萬以內(nèi)。生育后期保持干濕交替,活熟到老,收割前1周斷水。四、病蟲草害防治:播前曬種并用藥劑處理以防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等種傳病蟲害,根據(jù)病蟲測報,做好稻瘟病、紋枯病、螟蟲、飛虱等各期的病蟲草害的防治工作,自生稻應(yīng)在抽穗前拔除完畢。適宜種植區(qū)域:適宜江蘇省淮北地區(qū)北部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。